欢迎访问临沂沂河新区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正文
凝心聚力谋发展,实干担当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社会发展局局长、党组书记陈伟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临沂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党组书记陈伟同志,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陈  伟: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做客《政务访谈》,通过这个节目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持人:近年来,我区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方面亮点频现,能否请您分享具体成效?

陈  伟:感谢关注。在加快农业发展方面,我们立足新区发展定位,统筹各方资源,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推动小田并大田,建成了14.2万亩高标准农田体系,基本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特别是我们推动的南京农机所金铄智慧农业项目,建成了全市首个智慧农业无人农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富民产业发展水平。高标准推进了总投资33.37亿元的31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其中18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7.8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83.3%。上半年,涉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了55.62亿元,规上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在建设和美乡村方面,我们围绕示范村“12有”、整治村“8有”的目标任务,统筹规划了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探索建立城乡邻客链接,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的合作,我们建设了17个乡村振兴驿站,推进了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产业融合延伸发展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我们还啃下了农村供水的“硬骨头”,实现了未通水户动态清零,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入户率、水质达标率均达到了100%。

主持人:文旅融合是区域发展新引擎,新区如何实现“流量”变“留量”?

陈  伟:一是坚持“活水引客”。打造中医药文化节、“沂起临听”皇山时光音乐会、东夷文化啤酒节等活动60余场,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同比增长23%。皇山东夷文化园打造“夜游经济”标杆,三期“皇山盛境”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夜间游客2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52%,完成东夷文化博物馆数字化改造,带动周边消费增长10%。二是坚持“场景焕新”。极地海洋王国创新“鲸动临沂”品牌,打造水下沂蒙颂、海洋风暴秀等7大奇幻海底演绎,网络直播售票位居动物园类直播榜榜首、全国直播榜第6名;动植物园新引进“苏星”“冰晶”两只国宝大熊猫并举办首届临沂熊猫文化节,假期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与极地海洋王国形成惠民联动效应。凤鸣湖公园景区建成对外开放,接连举办“沂河新区2025年职工健步行”“舞动凤鸣湖 幸福新节拍”广场舞大赛展演、喷泉水影秀等活动,填补了新区都市微旅游产品空白。三是坚持“融合生金”。文旅深度融合是新区文旅发展的“金钥匙”,我们积极探索展旅、农旅、工旅等多种融合模式,实现多元协同发展。展旅联动提效赋能,临沂国际会展中心承接清洁热能、糖酒食品、琅琊动漫嘉年华等知名展会32场,接待游客62万人次,显著拉动周边住餐购娱消费。3号智能展馆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力。农旅融合助农增收,举办梅家埠甜瓜节、白沙埠洋葱共富市集、相公大集、醋庄美食节等6大特色农文旅节会,日均客流量达1.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户均过万元。工旅融合破题起势,设计临工博物馆、翔宇党建馆、晋墨坊非遗工坊等3条工业文旅线路,年接待研学团队超600批次,为新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主持人:在推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局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陈  伟: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要素保障压力较大,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普遍面临用地指标紧张、融资渠道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等瓶颈制约。特别是新区受体制机制影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极大。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政策争取与项目落地双轮驱动。积极跑省进京,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我们争取到了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多项政策支持,争取上级资金4370万元;争取了国家级农机研发试验基地1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下半年在新区召开。二是要素保障与资源整合协同发力。我们牵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计投资5.69亿元,实施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等4大类12个子项目,可新增耕地577亩、腾退建设用地55.55亩,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比如,我们优化了占林审批和考古勘探流程,服务企业争取林地定额12批次440亩,完成供地前置勘探项目19个、面积3470亩,居全市首位。三是风险防控与长效治理一体推进。比如,我们实现了假日经济治理的创新破局,建立了“1+3+N”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动植物园停车难、乱收费等顽疾,春节、五一假期实现旅游诉求“零新增”,让游客玩得安心、留得舒心。制定了新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创新了“提级审批+镇村联审+区级监控”机制,实行智慧平台监管全覆盖,推动农村“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主持人:感谢陈伟局长的精彩分享!从数据到案例,从机制到愿景,我们看到了社会发展局以“实干”书写答卷的决心。期待在城乡融合、文旅共兴的道路上,我区能绘就更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