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麦穗沙沙作响,奏出最美的乐章,这音乐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农民满是茧子的手划过针尖似的麦芒,轻微感受到麦芒的锋利,丝丝刺痛凝聚成喜悦的心情。
“我的麦子要熟了!”看着一片一片的麦子,农民的脸上满是笑容,似乎田地里劳作的辛苦在此刻变得值得了。孩童奔跑在田间的小路上,时不时的摘着一两个成熟的麦穗,用他们稚嫩的小手掰下麦芒,试图从包裹严实的麦壳里扣下果实。这时候大人就会从小朋友的手上拿走麦穗,并告诉他们一个方法就是用火烧一烧扎人的麦芒,然后用手搓着麦穗,粒粒分明的麦子就在掌心呈现,孩童们这时会从大人的掌心拿到这一粒粒的麦子,放到嘴上,咀嚼大笑。
农民也拿了一粒麦子放到嘴里细细咀嚼,品尝着新麦子的味道,品尝着这一季汗水换来的果实,眼睛望向麦田,眼前像是过电影一样,展现麦子的成长历程,从耕地、施肥、播种、除草、灌溉、除虫、收割、晾晒,到装进袋子里成为我们的粮食。农人总是会在余量里面挑拣又大又饱满的麦子为明年留下麦种。
“爷爷,这个麦子是我们粮食吗?要怎么变成粮食”这时稚嫩儿童天真的声音打破了农人的思想远游。“是的,等收完麦子,晒干了,麦子就变得很硬,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做成面粉......”农民娓娓道来关于粮食的故事,向孩童讲述那些年粮食收割的故事。
大清早,鸡还未叫,人们就手拿镰刀一行一行的割着麦子,再把麦子成堆捆扎后,累落在排车上,再用绳子刹紧,在乡间的小路上晃晃悠悠的运到麦场进行晾晒。晾晒个三两天用牛车或者三轮车进行反复碾压直到脱粒完成进行麦壳和麦粒的分离后,就可以入仓储存了。
老式收割的故事里,是汗水与辛勤,淳朴且简单,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流足够的汗水,就可以实现麦子的收成。回忆里是老黄历的故事,眼前是新黄历的开启。麦子的种植和收割,是新机器代替人力,一辆辆机器穿梭在田地里与一个个勤劳流汗的人在地里劳作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时代的脚步在麦田里形成新的蓝图。旧的年代值得赞颂,新的时代值得期待。
麦子熟了千万次,农民万岁第一次。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里有一份是农民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勤劳。如果麦子有灵,一定会感谢的是天道酬勤的农民,是他们用汗水的坚守才有了风吹麦浪的画面。我的麦子要熟了!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份坚守。(王琼)